幼聯如何起步

幼聯消息 幼聯如何起步?

(Sansan Ching, 幼聯總幹事)

幼聯的創立可追溯至1979年一場爭取改善學前教育的運動。記得當時我們一行五個人,有感於填鴨式教學把無關重要的知識灌輸兒童,為的是獲得寥寥數間名校的取錄,這種為應對考試而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大批5 歲的兒童。他們在牢記着一些連10歲孩子都應付不來的知識中度過幼稚園的最後一年。其害處不但對兒童,亦對家長帶來巨大壓力。我們對這種教學非常不滿,因此在1979年組建了一個名為「改善小學入讀程序委員會」(CIPSEP)。委員會借助電台和電視的宣傳;我們投書報刊及教育處;本人則發表文章,懇求政府出手遏止這些在學前階段蔓延成風的非人道教學,而在委員會的積極及努力爭取下,成效亦快速並顯著,政府於1981 年頒下法規,禁止學校繼續實行相關的考試。我們就這樣用了短短的時間,取得一次重大的勝利。該次經歷更啟發我們成立一個關注學前教育的組織。

 

然而,在1970年代,大多家庭雙親都需要外出工作, 令幼稚園教育開始蓬勃發展,但仍不過是一些商業活動,因當時人們對甚麼是專業的教學一無所知,對課程發展、低收入家庭資助、課室空間的相關規管及師生比例等等亦不了解;而在學前教育這個領域,也沒有任何的專業認證,面對這樣的情況,我們應該從何入手?

 

我尋求著名的「復康之父 」— 方心讓博士(Harry)的意見。他建議我們組織一個聯會,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發聲,因此於1982年在灣仔循道衛理會堂成立聯會,並命名為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(幼聯)。

 

在聯會首個難忘而深刻的活動中邀請了一些名人嘉賓出席,包括幼兒復康界的方博士及其胞姊 — 方心淑女士、本人的叔父,即我們最有力的支持者 — 時任市政局主席張有興先生,另外亦邀請了當時身兼多個政府咨詢組織成員的著名律師 — 梁愛詩女士,為我們撰寫組織章程大綱及章程細則,讓它成為正式社團;時任大律師,以及本港政界的明日之星 — 譚惠珠女士,則為我們主持莊嚴的宣誓儀式,讓首屆的行政委員宣誓擁護這個新興的聯會。

 

整場活動在細心的攝錄中順利進行,可惜我們沒有存檔的設備,最後這些影片都已經散佚。